Login  |  繁體中文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FOSS Forum

FOSS Forum

◎ 本篇文章傳達作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ckhung0.blogspot.com/2011/10/windows-8-secure-boot.html

Windows 8 測試版已開放免費下載,不過本文的重點不是要推薦或反推薦 Microsoft 的 Windows 8 產品,而是要警告消費者別購買那些貼有「Designed for Windows 8」標籤的電腦。這種電腦有可能因為 Microsoft 的不公平商業競爭手法,而不能自由安裝其他作業系統。你花錢所買到的硬體將不再屬於你的,因為作業系統開機鑰匙不在你家,而在電腦硬體廠商手裡。電腦硬體廠商會因為與 Microsoft 的合約關係,表面上說是「為了你的安全著想」,最後結果只准許你「信任」Microsoft 所提供的作業系統,造成買回來的電腦只能裝 Windows 8。

◎本文轉載自數位文化學院,網址為 https://d-academy.tw/archives/1644/

過去有的新聞傳播系所會教學生架設網站,例如使用 Dreamweaver 從 HTML 開始寫起,然後一頁一頁上傳到 FTP,不過現在有那麼多正點、架構完整的自由開放源碼軟體,如果不善用豈不是浪費也落伍?問題不在於該不該教,而是要教什麼,或學什麼?

如果你寫了維基百科的條目,被其他編者指正沒有「維基化 (wikify)」,別急著跳腳捍衛自己的專業程度。這個意思只是說,你寫的文章沒有加上適當的維基語法,像是用 [[ ]]符號連結到維基百科內的其他條目,或是用標籤讓參考書目的註腳由電腦自動產生。跟你的內容寫得好不好,其實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講得簡單一點,維基化就是「用維基百科的形式來表現你的文章」啦!

◎ 本篇文章傳達作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ckhung0.blogspot.com/2011/05/android-windows-mobile.html

Zdnet 報導,HTC 每售一台 Android 手機,微軟進帳 5 美元。事實上,若以量價相乘,Android 幫微軟賺的錢,是 Windows Mobile 的五倍。奇怪,寫程式碼的明明是 Linus Torvalds 等網友和 Google 等公司,為什麼 Microsoft 也可以收錢?難道 Microsoft 違反了智慧財產權,偷竊其他作者的成果嗎?

駭客分為兩派:正面的一方稱白帽,另外一方稱黑帽。自己屬於黑帽或白帽是自由心證,更有人黑白通吃,到處遊走灰色地帶。

西元 2000 年以前還可以看到電腦病毒的新聞,那時候電腦網路並不發達,所以駭客的行為往往歸類為電腦病毒程式作者所為,要成為駭客的一員就必須大費周章寫出一隻知名的電腦病毒才夠格。但在西元 2000 年以後,網路資訊蓬勃發展,從那時起,駭客行為的定義就變成隱形的資訊攻防戰爭。他們的目的大同小異,就是要擾亂電腦使用者的操作,甚至竊取電腦內部的資訊。

DSC_0756 OSCON 全名為 O'Reilly Open Source Convention,由出版商 O’Reilly Media 舉辦。今年 (2011) 的 OSCON 時間是 7/25~7/29,在美國波特蘭的 Oregon Convention Center 會展中心舉行。原先是屬於 Perl Conference 的一部分,後來到了 1999 年以 OSCON 的名義舉行,原先的 Perl Conference 則融入 OSCON 議程裡。從 2003 年開始,OSCON 幾乎都在美國波特蘭舉行。今年 (2011) OSCON 裡關於 Data 以及 Java 議程從 OSCON 獨立出來,分別叫 OSCON Data 以及 OSCON Java。雖然是另外獨立運作的會議,但舉辦時間與 OSCON 大致相同,地點也相距不遠。

每年七月份的第三週,O'Reilly 公司都會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會議中心舉辦一年一度為期一周的開放源碼大會 Open Source Convention (OSCON )。連續五天的會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均為教學演講,於第一、二天舉行,每場均為三小時。大多數的講者為自由軟體開發團隊的成員,演講中會利用一半的時間舉行許多實際操作的活動,讓與會的來賓能夠直接跟自由軟體開發者互動,從中交流討論相關知識。

COSCUP 2011 第二天 (8/21) 的議程有「Unconference」這個詞彙,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呢?其實 Unconference 的意思是指「非正式會議」,許多人並不喜歡傳統研討會那樣拘謹嚴肅、行禮如儀似的「大拜拜」流程,呆板且過於形式化,因此有了 Unconference 這類新型會議。活潑有趣的 Unconference 通常是在一個寬敞的空間舉行,沒有既定的議程,在會眾踴躍的投遞完想要分享的要點之後,由會眾自行決定想聽的講題,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講師,而且你事前完全無法得知 Unconference 會出現什麼樣千奇百怪的新鮮議題!簡單來說,Unconference 的活動內容全都是由一群熱情的會眾主動去共同規劃完成的。

依照學位授予法第 8 條的規定:「博、碩士論文應以文件、錄影帶、錄音帶、光碟或其他方式,於國立中央圖書館保存之。」所以國內的碩博士生在通過學位考試後,皆被要求依照學校的行政流程,提交論文至各校圖書館,再由各校圖書館轉寄一份論文全文給國家圖書館依法保存。如此一來,國內外各地的其他研究者,將有機會透過國家圖書館這個統一的中樞系統查詢到著作人的學術創作,為畢業的碩博士生在學術領域帶來更高的曝光率、被引用率、知名度與影響力。然而您知道嗎?若沒有得到著作人的額外同意,國家圖書館所能協助傳遞知識的方式,將有很大的比例被侷限在紙本借閱的傳統模式上,這是因為著作權法「權利人保留所有權利 (all rights reserved)」的預設模式,導致國家圖書館依現行法律只能就論文的摘要進行網頁曝光,而多數碩博士生在離校時所簽署的「電子檔全文授權書」,其授權對象也多限縮在校方而不及於國家圖書館。這樣的現狀,導致國內文學、科學各領域知識的傳遞速度緩慢,並且也沒有辦法善用近年網際網路急速發展的便利性,來增裨並培植國家整體的學術研究能量。

◎ 本篇文章傳達筆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ckhung0.blogspot.com/2011/07/scissci.html

論文刊載在 SCI/SSCI/TSCI/TSSCI 期刊,和放在網路上相比,到底何者的影響力 (impact) 比較大?在這場「封鎖知識對抗釋放知識」的戰爭中,轉而支持圖書館界、支持 Open Access Journals(開放近用期刊)不僅有利於社會,更將有利於學者本身。

近日,中文維基百科進行了一項管理員的解任案表決,最後反對方以些微的票數否決了提案。這次的罷免案牽扯極為廣泛,包括管理員對條目的刪除是否妥當、維基百科的討論是否應該擁有絕對的言論自由,以及維基社群是否應該引入民主制度,都在罷免案進行的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爭論。

撰寫一個自由開放的百科全書,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來成就一部海納百川的經典。說起維基百科的目標,總是冠冕堂皇地令人折服。但是在這宏大的理想口號之下,編輯維基百科的工作往往也受到一些誤解與質疑。

正如同開源軟體概念之初,總要面對封閉軟體將「智慧財產」與「改善軟體動力」綁定,強烈質疑一份原始碼全然公開的軟體,無法從中獲取收益而繼續開發工作。以 CC-by-sa 為授權方式的維基百科,同樣也面對許多人「編輯百科到底有什麼用?」的質疑,甚至更有些人直接推想參與維基百科的編者,可以從編寫過程中獲得稿費,不敢相信有人願意花時間、花精力貢獻知識而分毫不取。

cc pics◎ 本篇文章傳達筆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ckhung0.blogspot.com/2011/05/cc-non-commercial.html

發現很多朋友對創用CC的 Non-Commercial (NC) 條款有誤解。NC 的效果,是「保障自己將作品商業化的壟斷權」,而不是「讓更多人可以免費閱聽我的作品」。如果您自己本身從來就不打算將作品商業化,那麼建議不要在作品上加上 NC 條款。

◎ 本篇文章傳達筆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blog.ofset.org/ckhung/index.php?post/113c

「子女即將上大學,應如何選系?唸資訊系好嗎?」最近這兩三個月,前後共三次被朋友問到類似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建議不要選資訊科系。這篇文章詳細解釋原因。

今日的大學資訊科系,尤其是科技大學的現況是:

*只有開發者觀點,過份強調創新:「開發軟體,為資訊產業創造最高的販售價值」;
*欠缺使用者觀點,過份輕忽擴散:「善用網路上既有的軟體,為非資訊產業創造最高的使用價值」。

不幸地是,資訊產業生態當中,有一大塊其利益與使用者的利益衝突。當資訊科系的教授與資訊產業結合,而資訊科系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卻未必局限於資訊產業的時候,資訊科系的學生便成為這個利益衝突的犧牲品。在資訊科系改變價值觀之前,建議那些「對玩電腦有興趣但沒有把握是否會寫程式」的同學,應避免選填資訊科系。

「文字雲」是針對使用者輸入的文章或是部落格,分析其文字詞出現的頻度值,以「詞彙地圖」的方式展示。製作文字雲是結合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與資料視覺化 (data visualization) 二個領域的應用,需要存取文字的介面,夠快的運算能力,以及可以自由描繪螢幕的程式介面。直到最近,Web 前端技術的發展剛好滿足了這些需求。
◎ 本篇文章傳達筆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blog.ofset.org/ckhung/index.php?post/111c

趨勢科技張明正董事長日前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Android 系統因為開放原始碼,所以沒有蘋果下 iPhone 平台來得安全。這和幾年前李家同校長發表的看法類似:「開放型的操作系統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極容易被人不法侵入,而且侵入以後,常可以通行無阻,如入無人之境。」這種「security by obscurity」的資訊安全觀,不僅挑戰著資訊安全專家和美國白宮的智慧,也挑戰著事實。
◎ 本篇文章傳達筆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blog.ofset.org/ckhung/index.php?post/111b

許多大學(尤其是科技大學)認為「鼓勵學生使用最新版的 MS Office,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競爭力」。然而從 BSA 抓盜版的文宣卻可以看出相反的結論:大學在校期間習慣(非法)使用新版 MS Office 的學生,畢業後將成為企業盜版的地雷,對企業危害甚大。最可悲的是,這些「MS Office 證照卓越大學」的畢業生,不似某些國立普通大學畢業生享有「畢業永久版」的權利,因此在 BSA 進入企業抓盜版時,極有可能背負「陷害公司的害群之馬」的沉重罪名,在遭起訴的公司同仁當中,成為眾矢之的、遷怒的對象。面對學生遭受如此的委曲,MS Office 證照卓越大學的電算中心與資訊教授,能否站出來發出專業的建議?這不僅僅是涉及學術尊嚴與教育良知,甚至已經在挑戰著資訊教授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更動搖著 MS Office 證照卓越大學的招生信譽。
「Free Society Conference and Nordic Summit (FSCONS2010)」是一年一度由北歐自由軟體開發者與自由文化推行者所舉辦的分享盛會,歷年會議的場地均選擇在瑞典哥德堡這個交通便捷、氣候宜人與高度國際化的海港都市。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北歐國家在國家結構與社會文化方面,有其別於一般歐美國家的獨到理念,其奉行完善的社會照護主義,但亦著重獨立自主式的國民人格養成教育。而參與此次 FSCONS2010 所帶來的最大收穫,便是透過斯堪地納維亞實用主義的觀察角度,得以重新審視許多在國內久懸難解的法制與文化議題,並從中一窺北歐式「釜底抽薪」思考模式的堂奧。

開放近用運動 (Open Access Movement) 推動的方向,正式定調於 2002 年的《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現今主要的實施策略有二:其一為透過開放近用期刊(OA Journal)或俗稱的 Gold Road,試圖脫離現有的學術期刊商業模式,提供給社會上所有使用者線上免費的學術期刊電子論文;其二為機構典藏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或俗稱的 Green Road,試圖以大學或研究機構為單位建立電子典藏庫,將學術文獻、作者自我典藏的文獻,甚至論文的預印本存放在典藏庫中,並且開放給全體社會取用。基本上這兩種策略都是希望透過網際網路的存取與搜尋技術,並排除財務障礙和法律障礙,讓學者或社會人士都能有免費取得學術文獻的管道(劉聰德,張朝欽等,2010)。


◎ 本篇文章傳達筆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blog.ofset.org/ckhung/index.php?post/10ad

本文延續 SaaS 篇的雲端簡史,接續探討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的歷史,並解釋:「為何絕大多數組織企業目前沒有能力接受 PaaS 的好處?」

最早的 PaaS,可能是出現在 1976 年前後網路協定文件 RFC 707 裡面的 remote procedure call 概念。筆者學生時代較流行的實作,是 Sun RPC。SaaS 篇裡面所談到的 NFS 網路檔案系統應用,就是用 Sun RPC 開發出來的。1990 年代中期的 Microsoft RPC/DCOM 延續這條線,但太複雜,且一開始並不開放,所以最後走入死巷。反而是從頭就開放的 Sun RPC,後來改名為 ONC RPC,現在還有人在用它來開發-主要用處是將過去陳年的 RPC 應用軟體搬到新的環境。
◎ 本篇文章傳達筆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https://blog.ofset.org/ckhung/index.php?post/10ac

雲端並不是新技術,雲端技術始於 1969 年左右。購買昂貴的雲端方案之前,應先了解雲端技術的歷史,以免被過度的商業炒作給欺騙,不只花冤枉錢、浪費資訊人力,甚至還將自己單位的資料鎖入封閉的雲端。本文簡介一些成熟、免費、自主的雲端 SaaS 方案,作為企業/學校/組織採購更昂貴雲端產品之前的實驗建議,並作為比較用的低標準。

More Articles...

Page 7 of 1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