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  繁體中文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Previous Issue

[2007 維基年會] 一樣米養百樣人:維基百科使用者行為分析文摘

許多人對維基百科的第一印象便是-自由引用、人人可參與編輯的百科全書,但實際上維基百科的運作到底是由多少人來參與呢?他們的分工狀況和各自專注的領域是什麼?彼此之間又有何關係與互動?這些使用者參與的問題攸關整個維基百科內容的產出品質,因此也格外引人關注。 在本次維基年會中,來自美國、身兼維基資深編輯用戶和管理員雙職的 Seth Anthony,以英語維基百科為研究母群體,利用數據資料來分析英語維基百科上的使用者行為。他首先以 "Where Have All The Writers Gone?" 這個幽默的引題,帶出此次演講所想要探討的「維基內容貢獻者的分散、流失及離去」,一開始他引用 Jimi Wales 於 2005 年的發言:「維基百科實際上是由一個緊密社群來做大量編輯的事務,這個社群大約只有 1000 至 2000 人」來提出了一個潛藏於他心中的疑問:「那麼,到底誰在寫維基百科?」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他從英語維基百科中挑出 250 個編輯樣本,依其陳述的屬性分做外部文章 (28%)、文章討論 (10%) 和文章 (62%) 三大類。他從這些樣本中針對使用者使用頁面的行為再做細分,發現其中有 5% 的破壞行為、格式上的微小修訂和內容添加分則占 45% 及 12%,僅有 2% 的使用者真正在從事條目文章的創作。他表示,從這些樣本頁面便可以微略得知,維基社群使用者的編輯行為並不均等,他們有些人破壞或擾亂編輯頁面、有些人積極修訂格式細節、有些人則增添文章內容,另外還有群人從事管理、討論或決議爭執結果。

而其中 high-content 頁面的創建者,有 69% 來自註冊的用戶,管理員身份的用戶則為 0%;這群文章創建者中有 52% 的人有 userpage(類似維基百科的「身份識別證」)。樣本顯示,使用者註冊後 0~4 個月會試著第一次編輯頁面,而 250 個樣本頁面最多有 200 位用戶參與編輯。

在一連串統計圖表的分析和展示後,Seth Anthony 認為維基社群中可以大致分為兩種貢獻者,一種為專注在站務維護及政策討論事項的管理群 (Admins),而另一種則是專注於在條目上創建文章的內容貢獻者 (Content Creators)。其中,他將內容貢獻者分為匿名者 (Anons)、淺嘗即止者 (Dabblers) 及維基人 (Wikipedians) 三種類型,而管理群則分為 A、B兩種群像。

在三種內容貢獻者類型中,「匿名者」的人數是最少的,他們的最大的特色是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第一次編輯維基百科」,而這一半之中,又有一半是自第一次編輯後便再不更新的用戶;他們有一半是匿名的用戶,另外一半則是沒有 userpage 的帳號。對於這些「匿名者」,扣掉那群再不更新的用戶,Seth Anthony 認為他們有可能是曾經的編輯用戶,也許是因為某些偶然或意外註銷了帳號。

第二種「淺嘗即止」類型貢獻者,28% 的編輯者是有帳號的用戶,其所佔人數少於 150 人;他們的特色是持續編輯的時間通常多於 1 個月,但平均每日編輯次數少於 1 次。Seth Anthony 表示,這群「淺嘗即止者」雖然對擁有個人專屬的 userpage 或社群身份興趣不大,但是在調查統計截止日的最後一個月,卻有高達 80% 的人有編輯頁面的動作,因此他認為只需假以時日,這些人是有潛力成為第三類型「維基人」的一群。

而維基百科的內容貢獻者主要來源-「維基人」又有何特色呢?Seth Anthony 說,他們 48% 的內容編輯者具有帳號、每天的編輯次數大於 1 次、幾乎所有人在統計截止日的最後 1 星期都有更新的動作,通常積極參與編輯活動的時間大於 1 年。維基人大部分都是新條目文章的貢獻者,而且通常具有長期且經常去關注他們感興趣主題的傾向。這群維基百科的核心內容創造者,數量大約在 500 人以上,他們編輯頻率的範圍約落在 1~30 天編輯一次頁面,每人編輯次數的範圍約為 300~30,000 次。

相對於內容貢獻者,Seth Anthony 把管理群的部分,根據 article namespace 裡的編輯片段來估計,將出現在 article space 比率落在 20%~60% 的管理員劃為 Admins A,比率落在 60%~90% 的管理員則劃為 Admins B,A 和 B 的比例大約為 7:3。結果他發現,Admins B 管理員的活動除了行政事務的處理外,也十分活躍於編輯頁面和創建文章活動-也就是說,維基百科的主要內容貢獻者,除了第三類型「維基人」以外,還要加上管理群的 Admins B。在這裡 Seth Anthony 也提出了問題:這些 Admins B 有可能曾是純粹的內容貢獻者「維基人」類型嗎?如果是,那是由於何種因素及動機,使他們關注焦點從維基百科的內容,擴散到管理行政的任務呢?

Seth Anthony 對於過去有些研究顯示維基編輯群和管理群大多相異沒有關聯,以及鮮有來往的論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據維基人、Admins A 及 Admins B 每天的編輯次數以及在 article namespace 留下的數據資料分析,他認為從資料上可以看出,維基百科無論是在編輯群或是管理群的參與者中,皆有異質性存在。維基百科中甚至有一半的編輯內容是來自站外的「社群」所貢獻,而且維基人和 Admins B 應該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彼此存在著交流,這兩類人重疊或交換崗位的情況也頗為顯著,有人從貢獻內容的編輯轉為熱衷站務查核的管理者;因紛爭而淡出管理職位,甚至離開維基社群的例證也所在多有。

演講的最後,Seth Anthony 表示,這次研究主要在探討英語維基百科的情況,未來將陸續從 Wiki size、Wiki 類型、開發平台、使用語言和地區等其他數據資料,來討論在不同維基媒體計畫網站上的使用者行為,並試著就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結構來觀察與分析。

下期將針對「其他相關領域在 Wiki 及自由內容上的應用及投入」與各位讀者分享,敬請期待!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s:




OSSF Newsletter : 第 87 期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HTML 版本正式上線

Category: FOS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