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  繁體中文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Previous Issue

開放源碼在芬蘭:非關技術,而是一種開放文化的體貼精神

孕育出 Linux 之父托瓦茲 (Linus Torvalds) 的芬蘭,人們不免好奇,開放源碼在芬蘭很熱門嗎?這個國家在開放源碼的使用上又是如何呢?

筆者所在的城市坦佩雷 (Tampere) 內 2 所高等教育學校,坦佩雷大學 (University of Tampere) 與坦佩雷工業大學 (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均是使用開放源碼工具風氣濃厚的學校。就在校 2 年的觀察,開放源碼在芬蘭教育上的使用,有幾個目的:對教育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運用、降低學生在學習上的負擔,同時從培養資訊人才的立場,教導資訊相關科系學生認識開放源碼。

從教育資源說起。學校內公用電腦分 2 種,一是電腦教室內的個人電腦,連接印表機與各種週邊設備,供學生寫作業打報告或列印文件;另一類則是校內公共上網區的無碟電腦,只配備螢幕與鍵盤,供使用者查詢信件、瀏覽網際網路。電腦教室的個人電腦是配備微軟隨機版 Windows 作業系統,但公共上網區的電腦,就是使用以 Debian Linux修改而成的 Linux 系統。以學校帳號密碼登入後,桌面即顯示預先安裝好的 Firefox 瀏覽器、OpenOffice.org 套件與 SSH Client程式,可以滿足一般使用需求。即使是電腦教室內的電腦,預設瀏覽器也是 Firefox 而非微軟 Windows 內建的 IE。

將舊硬體換裝 Linux 作業系統繼續服役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問題在於使用者的接受度。如何讓使用者在使用 Linux 系統時,感受不到操作上的困難以及與 Windows 系統使用上的差異,是更需要花心思之處。坦佩雷大學校內的公共電腦,從登入畫面就與 Windows 畫面類似,桌面圖示與功能選單的配置也盡量做到與 Windows 無二,讓學生在使用上不會感受到落差,也就不會在意電腦上執行的為何種作業系統。

校內所有的資訊設施,均與 Windows 與 Linux 相容,不獨厚 Windows 使用者(Mac 使用者就抱歉了)。校務軟體也盡量使用開放源碼系統,學校計中以 RT 事務追蹤系統來管理使用者的問題,課程系統則是 Moodle,學生使用 Moodle 加退選課程,參與每個課程的討論,甚至跨校的網路課程就在 Moodle 平台上進行。

在教學上,教師基本上不提供需要學生自費取得的教材,除了自備講義外,教材都是網路上或是圖書館可取得的公開資源。以資訊系的課程為例,老師採用 Minix 教授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則是 PostgreSQL。在圖形化使用介面程式設計上,雖然微軟 Visual Studio 提供完善的 C# 開發環境,但是老師卻是以開放源碼的 SharpDevelop 環境教學;同理,在教 Java 時也以 Eclipse 取代其他更好用的商業版本。此外,有別於台灣習慣性使用微軟 Office 檔案為作業繳交格式,這邊在文件格式上,一律規定使用開放格式如 PDF、純文字 (txt)、RTF 或其他開放格式,封閉格式檔案反而是禁止的。

這樣的作法有好有壞,缺點是比起付費的商業開發工具,有些開放源碼開發工具其實很難用,增加學生在學習工具使用上的困難度,而且不一定能用最有效率的方法達到目標或是學到最新的開發方法。但優點則是讓學生在學習上,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限制,如作業系統、開發工具、個人經濟狀況等,由此降低學習不平等的狀況。而從潛在課程的觀點來看,透過這樣的方法,則可以讓學生瞭解到,軟體世界裡,除了付費使用的私有軟體外,還有其他的選擇。

概念上,學校採取了非常實務的方法讓學生瞭解何謂開放源碼授權。坦佩雷大學與坦佩雷工業大學資訊系學生都必修軟體專案 (project work) 與專案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2 門課。在註冊軟體專案課時,學生必須填寫問卷以利分組,問卷上的題目之一是「你希望開發的程式使用何種授權?」選項包括:私有軟體授權、GPL 授權、公共財、其他開放源碼或自由軟體授權。而在專案管理課程當中,其中一堂是法務課,讓學生瞭解軟體專案需要注意的法律問題,以及各種授權差異,在開放源碼部份介紹了 GPL、LGPL 與 BSD  3 種最常見的開放源碼授權。資訊系的學生在修過這 2 門課後,即使本來對開放源碼概念缺乏認知,也都透過實際參與而有了基本認識。

在校園風氣之外,政府也從國家層級發展開放源碼。2004 年芬蘭開放源碼解決方案中心 (COSS, The Finnish Centre for Open Source Solutions) 的成立,即是以協助各產業發展與應用開放源碼解決方案為目的,同時對國內開放源碼社群提供必要的協助。2005 年暑假 Google 實行第 1 屆 Summer of Code,COSS 隨即在 2006 年跟進,推動 Summercode Finland,以類似方式鼓勵芬蘭學生發展開放源碼軟體;這個計畫同時也得到 Google 芬蘭的贊助。每年 10 月於坦佩雷舉辦的 OpenMind 研討會,則是芬蘭開放源碼的年度盛會,會議內容除了開放源碼技術、開放源碼與產業結合的商業模式外,還著重在開放源碼概念與資訊社會的結合。

整體來說,開放源碼概念在芬蘭,已走出技術領域,而是開放文化的一部份。芬蘭重視的不是如何去創造知名的開放源碼專案或軟體,而是如何以開放源碼軟體為工具,協助解決芬蘭社會、民間與教育機構在軟體上的需求。開放文化牽涉了資訊使用的公平性,站在資訊公開、教育普及的觀點,芬蘭推動開放源碼,好讓使用者不因私有軟體或封閉格式的限制而無法取得應該可以取得的資訊。這或者是與台灣在推動開放源碼上理念較有出入的一環。

話說,知道 Linux 發明人托瓦茲來自芬蘭不稀奇,您可能不知道,黑客們熱衷的 IRC 發明人 Jarkko Oikarinen 也是芬蘭人。WWW 未興起前,使用 IRC 在芬蘭,就像 BBS 在台灣一樣,是小鬼們接觸網路的第一步,儘管到現在,芬蘭青少年在接觸網際網路後也都會自動學會 IRC。當筆者第一次跟芬蘭同學說,在台灣認為用 IRC 的是黑客時,對方很幽默地回答:「喔,那芬蘭的中學生都是黑客了。」同理,說到 BBS 在台灣的火紅,這些芬蘭電腦玩家也是難以理解。

今年 10 月 (10/2-10/4) 除了例行的 OpenMind 研討會,還與 MindTrek 研討會合作,將範圍擴大至資訊社會與藝術創作。如果讀者對芬蘭的開放源碼發展、創新科技、開放社會文化有興趣,或是想與芬蘭交流台灣的經驗,可以把握機會,將主題投至 MindTrek 網站,或許您就有可能在深秋造訪芬蘭(笑)。

相關網址:
1.芬蘭開放源碼解決方案中心
2.Summercode Finland
3.Jarkko Oikarinen 個人網頁
4.OpenMind 2007
5.MindTrek 網站
6.投稿 MindTrek

關於作者:
筆者之前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目前就讀芬蘭坦佩雷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主修使用者介面軟體開發。




OSSF Newsletter : 第 86 期 開放源碼在芬蘭

Category: FOS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