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English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源碼專案 從 BlueStacks 談對於開源碼的開發及再應用

從 BlueStacks 談對於開源碼的開發及再應用

◎ 本文原載 linuxpilot 108 期(2011 年 12 月號),原作者文章連結

由於 iOS 和 Android 的快速成長,也讓許多小型遊戲和軟體在行動裝置上發展。雖然是針對行動裝置開發的軟體,可是還是會讓許多人希望在電腦上使用。過去大多使用的辦法是在電腦上安裝 Android SDK,使用當中的虛擬機來運行 Android 並且嘗試安裝上 AppMarket 來使用。

而 BlueStacks 這個新推出的軟體,在 2012 年中旬時就放出消息,當時主要是表示會推出可以讓電腦也使用 Android 程式。不同於一些支援 Windows/Android 雙開機;需要韌體支援的方式。而是讓每台電腦都可以在安裝後使用 Android 的軟體。在 BlueStacks 於 2011 年 10 月釋放出 Alpha 版本之後,我也前往下載來使用。對於 BlueStacks 的技術,其實只要使用過一次大致上就可以了解其背後的基礎。外傳大致上是使用 Virtualbox 的虛擬技術加上 Android 的環境。目前由於是 Alpha 版的關係,整體尚不穩定,而且會比較明顯感受到電腦效能被拖慢。

不過 BlueStacks 陸續獲得投資,私募基金或是像 AMD 的投顧基金也都有贊助 BlueStacks。其原因在於 BlueStacks 利用開源碼的技術實現了一些創意。首先 BlueStacks 在介面上實現了一些整合,看起來是使用虛擬技術的 Seamless 無縫視窗的方式,讓 BlueStacks 本身的外觀不會明顯覺得是虛擬系統,而是看起來像是桌面小工具那樣。

再來由於 Google 官方 APPMARKET 的支援是需要獲得 Google 方面的付費授權,所以 BlueStacks 採用的是透過自己的網路來下載 APP 軟體到電腦當中。也可以讓 Android 行動裝置在安裝他們提供的軟體之後,將想要安裝的軟體下載到安裝 BlueStacks 的電腦上,這部分類似 APPMARKET 的網頁版下載安裝機制。

雖然 BlueStacks 目前尚不穩定,可以使用的軟體也才三十多種還不多。不過他讓人覺得值得注意和效法的是,針對一個單一需求,將一些開放原始碼技術重新拼湊和整合。其實目前開放原始碼界的各種軟體都已經相當豐富,然而卻還是停留在跟進商業軟體的腳步。常常都會看到國內外的開源碼網站,最喜歡貼的資訊就是某某軟體的幾十種替代方案。然而雖然那些替代軟體也相當好用,不過在一些特定需求的時候,去找一些替代軟體,都多多少少會發現一些不適用的地方。
開放原始碼的發展,應該要逐步去正確地尋找使用者的需求,去真正針對該需求開發並且最佳化。最佳化不僅僅只是針對程式碼的順利運行,還包括整個使用流程、互動介面或是整個軟體使用後續生態環境建立的順暢。以 BlueStacks 來說,雖然他的技術,說起來只是用虛擬機跑一個 Android 系統這麼簡單的方式。但是他的設計就讓使用者省去很多麻煩,比如不需要特別再去設置虛擬機的配置,建立一個下載軟體的流程機制,讓使用者不用自己去傷腦筋該怎麼把軟體下載下來。相關的操作也盡量簡化讓使用者不會太過困擾。這些都是過去許多開放原始碼軟體所不會注意到的部分。

或許因為開放原始碼很多都是從非商業性的出發點來做考量,所以才會導致許多軟體都是為了替代商業封閉軟體的需求才產生。但是在這樣的發展久了會出現一個現象,開放原始碼軟體如果一直都只是追在商業軟體的步伐後頭,其後續發展的規模就會被限制住。因為建立在一個先有軟體的替代需求底下,本身就是已經限縮其發展規模的範圍了。

所以找出使用者的需求、建立一個嶄新的創意軟體,才會是開源碼軟體蓬勃發展的先機。讓一個軟體能做出使用者想要做,但是其他軟體辦不到的事情。而不是一直被商業軟體給牽著鼻子走,變成只是跟在後面跑、造成開放原始碼軟體只是一種替代方案的印象。像開源碼軟體當中,許多科學計算的軟體,因為是針對一些特定研究所產生的,而同時也有許多相關的需要也剛好可以被拿來使用,就是主動針對需求產生不同於商業封閉軟體的情況。

只是科學運算這樣的領域比較小眾,所以不容易被察覺。不過要找出一個真正能被使用者需要或需求的創新軟體,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難的狀況。在這裡稍微舉例來說,譬如像 Blender 3D 繪圖軟體相當強大,可以製作動畫或遊戲,但是由於 Blender 本身介面相當複雜。當使用者如果只是要做一個簡單的東西就很難上手;或者是其實只是要使用當中的某個模組,卻必須要熟悉整個軟體,造成曠日費時的狀況。這些都可以作為是重新取用開源碼軟體的部分,重新再作改善的方向。

雖然使用開放原始碼來拼湊出針對使用者需求的想法、或是自己的創意,這樣的方式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卻需要花費相當大的時間和技術基礎。比如必須要相當熟悉不同開放軟體當中使用的技術,並且相當熟悉軟體的程式碼架構,才能夠在跨軟體整合時能夠進行順利。或是像不同開源碼軟體之間的軟體授權是否相合適,也是需要注意的細節。

雖然這種方式,其優點是在於可以承襲軟體發展的一些現有成果,但是或許也還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幫相關軟體除 BUG。不過讓原始碼的循環再使用,使其更加活絡,本身就是符合開放原始碼的精神。並且也會間接幫助到原始運用到的軟體本身。而開始將開發軟體的重點,放在如何讓使用者會更想去使用,並且符合需求。而不是僅著重在軟體的功能實現,讓許多功能重複的軟體一直出現,卻總是會出現不同的不適用狀況,避免讓使用者必須不斷嘗試不同套軟體而耗費許多時間,反而因此造成開放原始碼較為次等的負面印象。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 第 187 期 PaaS:程式語言開發在雲端「Programming in Paas」(上)
標籤: BlueStacks,   Android,   Virtualbox,   AMD,   Google,  
分類: 源碼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