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冠穎
2006.07.14
2006年7月4日晚上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自由軟體鑄造場(OSSF)與土虱社群 Tossug和Ubuntu-TW 社群假台北市Mix Coffee & Tea 二樓共同舉辦Ubuntu Linux安裝慶典。
當天湧進了約130名的參加者,將整家三層樓的咖啡館塞到水洩不通,會中規劃的安裝區擠進了許多安裝人潮以及各型各色的筆記型電腦,不僅有IBM、MAC等等,更有非常早期的apple出現,也讓在場協助的技術專家多了新的技術挑戰。
從會場中熱烈的參與及互動狀況來看,我們可以觀察到目前國人對於自由軟體的認知以及需求程度的確是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雖說自由軟體的發展是不受限制,但在以自由為前提下進行資源分配與技術分享,卻是自由軟體發展的有效策略。這次活動中,土虱社群 Tossug和Ubuntu-TW 社群嘗試整合各界資源,包括資金、技術、文件以及人力等,為Ubuntu Dapper版本進行了一次有效而務實的推廣宣傳活動。
這樣的活動對有意願轉換系統但卻有技術障礙的自由軟體new commer來說,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一種活動形式;在會中除了可以取得新版的完整軟體、使用技術文件外,更有價值的是可以有專業技術志工在現場協助調校,進行軟體客製化的服務,以及有機會認識這些技術專家,更為以後的學習以及維護人際網絡奠下了基礎。
經過了這樣的活動經驗,筆者從中學習到幾件事:首先,自由軟體的發展與經營模式在過去較偏向開發者層面,進入門檻偏高,一般使用者不容易接近。倘若服膺『軟體是為人類提供服務而存在』這樣的自由軟體價值,就該從user-friendly orientation著手,規劃適當的使用介面以及容易上手的說明技術文件,降低使用者進入的技術門檻。其次,自由軟體的發展最好能發展出某種程度的組織,作為決策軟體發展方向、技術分工、資源籌措與分配以及達成最重要的知識累積等工作,可以使其發展進度與知識有效率的積累。如同在這次的活動後,OSSF也與Ubuntu-TW 社群達成共識,將把此次活動所累積的知識成果整理host在自由軟體鑄造場專案開發平台上,讓這次活動參與技術支援的成果得以保存並與更多人分享。
再來,這次活動的另一個重大價值在於讓技術社群以技術志願服務者的角度和使用者社群進行交流。過去自由軟體開發技術社群與使用者社群之間界線分明,倘若想要對於軟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力,通常必須要有相當的技術能力才能達到,使得軟體的使用權似乎只掌握在有技術能力的族群手上。雖說技術社群掌握了軟體使用能力,但也因為總體的使用者數量不多,對於軟體的測試意見、bug report與修正建議等重要開發參考訊息的數量也會受限,進一步侷限了軟體的正向發展能量。這次活動中,技術社群以服務的心態,在會前細心的替與會的使用者規劃準備相關的驅動程式、軟體package以及豐富的技術文件資料(用一般始用者可以輕易閱讀的角度撰寫),並且在會中有足夠的技術服務志工提供個別的安裝指導與調校。而這樣的知識分享模式應該藉由我們的努力,讓它在不同的自由軟體發展過程中不斷複製,達成軟體為人類服務的目的。
引用Ping(土虱社群長老)的話作為結語:「我們會持續支持不同的自由軟體發展,這次是Ubuntu,下次換其他版本的Linux我們一樣會願意這麼做!」自由軟體鑄造場也將會持續秉持著相通的理念,永續支持國內的自由軟體發展!也期待往後有更多場如同此次Ubuntu Installfest般精采的自由軟體活動持續在國內舉辦,讓自由軟體的花朵佈滿我們美麗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