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English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自由專欄 維基化.話維基(7)-誰才是專家?(下)

維基化.話維基(7)-誰才是專家?(下)

在上一話當中,提到了如何去辨認虛假的專家或撈過界的專家。在強調來源、依據的維基百科裡,文獻考證的攻防戰也正是經常圍繞著作者的身分展開。然而,不是每一次的爭論,都能夠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在一些領域,幾乎沒有足以公認為「專家」的角色,這個時候如何去做適當的判斷,也經常造成一些爭議。

沒有同行的權威

相對於傳統百科紀錄的都是「重大」的事物,對於一些市井小民關心的知識往往被排除在外;維基百科對於流行事物、次文化、民間常識等等事物,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收錄其中。然而這些議題既然不被學術圈注意,相對的也表示權威性的研究人才、嚴守學術原則而生產的資料都很容易付諸闕如。對這些事物關注的消息,以往只來自於媒體記者,在網路興起後,則開始有些部落客因為大量的書寫並獲得認同,形成某種意見領袖式的形象,像是「宅神」朱學恆之於奇幻文學、或是「一劍浣春秋」之於色情影片之間的關係。

我們並不否定這些人在其擅長的議題之上,確實有所成就,但是他們的意見是不是能夠視同為專家的發言,就得令人猶豫一下了。因為,在這種缺乏學術原則規範的圈子裡,意見領袖並不是經由大量的、嚴謹的考核之後出現的,往往只是發言多、文筆好,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以及轉載,自然而然形成的。而由於他們所擅長的範籌缺乏其他的專家存在,往往在意見領袖的地位形成之後,又更不容易受到挑戰、考核。於是,他們的發言變成一種不經同行審查,就自動升級成事實的意見。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他們所生產出的「文獻」,其可靠度是需要被打些折扣的。然而由於其知名度,媒體記者在碰到相關領域的新聞事件時,又經常對訪問這些意見領袖的意見,使其發言出現在被視為「有公信力」的媒體上。經由這樣的漂洗之後,便成為被維基百科規範所承認的「可靠來源」。

這並不意味著維基百科的可靠來源判定上出現重大的缺點,因為可靠度是相對的概念。對於非科學的知識(甚至可能是常識),要求極嚴謹的資訊來源並不合理。像奇幻文學中許多規則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沒有強制性和必然性,那麼只要大多數愛好者同意有這樣文化存在其實就可以視為事實,並不需要反覆實驗證明。同時,因為這些領域本來就缺乏更可靠的資訊,所以相對之下,這些行家意見的重要性已經被媒體所認證的情況下,本身就已經是能取得的文獻中最可靠的說法了。

維基百科中動漫作品中的描述,只要經過大多數愛好者同意,就可視為事實而保留在維基百科上,但編寫時仍得符合百科的書寫格式與第三方觀點

▲ 圖1:維基百科中動漫作品中的描述,只要經過大多數愛好者同意,就可視為事實而保留在維基百科上,但編寫時仍得符合百科的書寫格式與第三方觀點

簡單來說,面對沒有同行的權威,並不需要吹毛求疵到完全拒而不用。假如這些意見遭受到其他編輯者的質疑時,最好的方式則是在用詞上明確揭示這是某些意見領袖所說,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說法,未必是絕大多數承認且毫無疑問的事實。這樣子意見正確性的責任就必須由原發言者去承擔,而非由維基百科編者自行擔負了。

一個議題 各自表述

比起沒有同行的權威來說,更麻煩的其實是一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同時又缺乏可驗證性的事件。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政治議題,像是對於政策、政黨或是政治人物的評價,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票「政治觀察家、資深政論家、資深媒體人」在媒體上高談闊論。在台灣的媒體生態下,他們往往各為其主,相持不下。

在撰寫維基百科的時候,稍微謹慎編者面對這些意見,會記起國中課文裡的名言錦句「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於是遵尋「中立的立場」指引,將多方對立的意見在文中並列,並且不做判斷。保持中立當然是個很棒的做法,不過單單注意到這點是不夠的。要記住維基是個「人人都可以編寫的百科全書」。保持中立只顧及前半段「人人都可以編寫」的部分,而照顧了多方意見,卻忽略了「百科全書」本身需要的嚴謹。

因政治立場不同,對於前總統李登輝的看法南轅北轍,但編寫維基百科時仍得多方觀點並呈

▲ 圖2:因政治立場不同,對於前總統李登輝的看法南轅北轍,但編寫維基百科時仍得多方觀點並呈

百科全書跟文學不同,衣料就必須是衣料,假如在條目中我們要把它寫成是棋盤、稿紙或是綠豆糕,那是很詭異的事情(註)。這些人的發言因為經過媒體的轉載,在形式上似乎可以通過維基百科裡對於可靠來源的最低底線,然而假如擁有更好的來源時,對於這些名嘴的說法,應該儘可能的刪節比較好。在前一話當中,我們就看到一個從事文化研究的教授,在與文化相關的文字學上也會犯下大錯;那麼對於一個昨天談稅改、今天談 NBA、明天又可以談恐龍法官的人來說,要我們相信他同時在財政、體育與司法上都有很好的認知,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因為其媒體上的知名度而將他們視為「專家」,條目的素質恐怕會相當值得憂慮。

邱毅落選後在電視台開節目天南地北什麼話題都能談,引述其說法要小心百科全書所需要的嚴謹性

▲ 圖3:邱毅落選後在電視台開節目天南地北什麼話題都能談,引述其說法要小心百科全書所需要的嚴謹性

或許有些人會因為名嘴常常引經據典,而稍微感到迷惑,認為有時候不妨參考他們的意見。不過由於他們立場先行,就算引述了許多數據、文獻也多半是斷意取義或刻意篩選,不能被信賴。如果真的要引述,利用名嘴的話當成線索,去挖出他們所引述的文獻,然後直接參考文獻進行編輯,應該會是更恰當的。

慎選來源 不要貪圖方便

不管是網路上的次文化意見領袖、還是政論節目中的名嘴,他們的意見經常出現在維基百科上,很多時候是編輯者偷懶的結果。因為這些人在傳媒、網路上的影響極大,很容易搜尋得到。相對於真正的專家可能只寫書,書本還沒有電子版可供下載,只能去圖書館找,這些知名人物的意見引用起來容易多了。如果被這樣的方便所誘惑,很容易就把不可靠的資訊帶進了維基百科中。

在維基百科出現以前,所有的百科全書都是由知識上的菁英來編輯。往往在篩選什麼是值得收錄的條目時,不能夠滿足一般大眾的需要。維基百科的出現,讓大家關心的流行文化、次文化都能夠進入百科全書中,形成被流傳的知識,不但擴大了知識的視野,同時也深化了知識的自由。這種自由的出現必須要在儲存技術、網路通訊技術都發達的時代才可能被實踐,可以說是得來不易的,更需要我們珍惜,不把自由誤當成放縱。用嚴肅的態度做資料收集的工作,儘量避免引用到虛假專家的意見,才真正不辜負了手中神聖的編輯權力。

註:假如你看不懂句話或是上一段中的「名言錦句」出自什麼梗,請搜尋「宋晶宜 雅量」。



您也許有興趣閱讀以下文章: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 第 190 期 開放源碼的安全演算法工具︰OpenSSL(1) - 基礎操作與雜湊演算法
標籤: 維基化,   維基百科,   方針,   指引,   Wikipedia,   專家,   expert,  
分類: 自由專欄



評論 

 
0 #1 shizhao 2012-02-21 20:25
其实很多主题不是没有人研究,可 以说维基百科上的绝大多数主题都 有人研究,端看能不能找到这些研 究文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