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English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暢談自由軟體的企業應用

2006 年 12 月 15 日由自由軟體鑄造場舉辦的「2006 企業運算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的專家,現場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針對自由軟體在企業應用上的可能性做出一些分析、評論與展望,自由軟體鑄造場的團隊夥伴 也在會中分享實際的經驗與技術。會場外亦規劃了自由軟體廠商服務展示區,邀請 eZ systems、IBM、正漢科技、軒眾電腦等進行實機展示及成果分享。


◎ 自由軟體在企業中的推廣

研 討會由敦陽科技的鄭瑞博士開場,他從一個軟體開發者的角度,暢談對自由軟體發展的一些想法。一開始他由企業選擇軟體的準則來切入,說明企業如何去使用自 由軟體,他認為自由軟體必須足夠好用、擁有完整的架構和高完成度、具備一流的維護者或領導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大的社群使用者及貢獻者,以及完善的出版 書籍,才能使自由軟體產品受到大眾的歡迎。

接著鄭瑞博士以“No body ever got fired for buying IBM”的玩笑為引,談到自由軟體在推廣時所碰到的阻力:公司的 CIO 們通常都喜歡買大廠牌的 IT 軟硬體設備,不外乎是認為小軟體公司的未來沒保障;而系統整合者在推薦公司採用自由軟體時,也會碰到一些矛盾,諸如與自身利益相衝突(通常系統整合者可藉 由販賣商業軟體獲得利潤)等,更迫切的問題是,在台灣,商業軟體常將服務的成本加在產品價格中,使消費者會覺得自由軟體的產品是「免費」的,而不願意為自 由軟體的服務付費。他也介紹了數個自由軟體的個案,來說明自由軟體社群在開發過程中的一些現象,如版本分支開發 (forked)、社群、自願開發者等等,並與商業軟體做優劣勢的比較,最後他以台灣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去推動自由軟體作為專題演講的結束。

◎ 企業軟體在台灣的發展與挑戰

一、業者現身說法:eZ Systems & 華苓科技

當天一共舉行兩場座談會,上午場的議題是「企業軟體在台灣的發展與挑戰」,研討會一開始由 eZ Systems 楊大葶客戶經理簡介這家來自挪威、主要在販賣企業內容管理系統的公司。eZ Systems 公司已在六個國家設有分公司,雇員有 80 多個且來自 22 個國家,他們採用 Open Source 的商業模式,提供客戶「開放源碼」及「企業」兩個服務方案,並將市場切割成個人用戶的“DIY”、中小企業的“Standard solutions”及大企業、政府的“Enterprise solutions”三塊,而他們在販售 Enterprise software 時也會提供開放源碼給客戶。

eZ Systems 公司最有意思的是它與事業夥伴、客戶間的關係,他們稱之為“eZ ecosystem”。eZ Systems 公司在其中主要負責後端服務和軟體開發的任務,而將與客戶的專案交給他們在各地的事業夥伴處理,使得這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關係密切且互助的社群關係。他們的 事業夥伴涵蓋 IT、網頁設計、主機代管及銷售方案解決等領域,彼此之間藉由信任合作的關係來執行客戶要求的 case。楊大葶經理表示,此趟台灣之行,一方面也是為了尋找亞洲地區可以合作的事業夥伴。

緊接著,華苓科技梁賓先總經理則在座談會中直陳,必須要能擷取企業軟體背後的價值,並能夠重複取用該經驗 (Know-how) ─也就是賣軟體背後的知識─才能賺錢,否則軟體產業只是高級黑手在做苦工。然而,他也認為將這種 Know-how 的價值轉換回價格(也就是怎麼賣出去)的瓶頸在於服務。在台灣,除了市場太小不利軟體業發展外,很大的因素是台灣人認為「軟體本身也許有點價值,但服務應 該是免費附贈」的錯誤觀念。

二、適合兩岸華人市場的開放源碼商業模式建議

中央大學企管系許秉瑜教授則認為,發展軟體是有 13 億的華人市場,只是我們做事的方式錯誤,抓不到這塊市場。他表示這是由於在軟體使用文化上,歐美與華人有很大的不同。以台灣為例,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是:

  1. 客戶不知道一個軟體該值多少錢:當廠商削價競爭時,沒有「正常該值多少錢?」的概念,也就是說,客戶沒有「買到最低價錢會有什麼問題?」的憂患意識。
  2. 不太尊重軟體研發者的知識:導致決策反覆、使研發者常需重新撰寫程式。
  3. 在歐美,business consulter 地位崇高,這種職位販賣 know-how 的知識,是非常難培養的人才,但在台灣這種職業通常收不到錢。

他提到,最能代表兩岸特色的其實是 business consulter 這層─告訴人台灣或大陸的企業要怎麼 run,講完之後把這些 know-how 變成軟體─這是最值錢的部分,但很遺憾的是這部分在台灣很難收錢。所以這就產生了台灣軟體產業不能吸引到最好的工程師(最好的工程師都到硬體去了),只有 充滿理想的才會在待在軟體產業;也不能發展品質較高的軟體,因為沒錢,也拿不到錢;更不能發展好的 service,因為客戶不願為 service 付費,最終導致產品品質不能提升。他認為台灣軟體必須要走出去,但國外拓點的方法不太可行,倒是可以考慮與跟 IBM、SAP 等大廠合作,打大廠品牌,裡面的軟體用的則是自家公司的產品,也許是一條路。許秉瑜教授表示,台灣軟體產業的 model 應該好好探討,看看裡面出了什麼問題。

三、台灣中小企業 e 化現況與自由軟體推廣建議

軟體產業的 model 也許仍曖昧不明,不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何晉滄副組長,則為台灣目前中小企業 e 化的輪廓,提出了清晰的描繪:

台灣目前約有 120 萬家的中小企業,其中,將近 4 成左右的企業擁有電腦設備,而這 4 成中又有 3.5 成具有電子商務。所以大約 40 萬家的中小企業會有 e 化的需求,且目前也持續地 e 化中,而這些企業一年的資訊預算大約 20 萬(包含耗材費用)─這些不啻為一個自由軟體發展的商機,而那 60% 未 e 化的中小企業,也可視為更大的商機。台灣中小企業以獨資合夥的企業居多,員工人數在 20 人以下的企業大概佔 80 幾萬家,所以要服務這種基層的企業時,要提供的軟體解決方案,可能要有另一種思維。

企 業因為其使用的資源、人力及屬性不同,在使用軟體上會有不同行為差異。以中小企業而言,其在使用範圍上,只需具備前台交易處理及簡易後 台管理系統已足夠;在使用深度上,他們也很少使用分析類或決策支援軟體;開發與維護能力上,多不具備自行開發或維護能力,大部分是委託軟體公司提供服務; 在系統整合方面,中小企業大多分次購買,軟體相容度差,難以負擔系統整合費用;在系統管理方面,他們多數沒有專業 IT 人員負責系統運作與管理。

也 因此,對中小企業而言,軟體買進後才是他們痛苦的開始。他們考量的不只是軟體持有的成本,還要考慮使用成本(包括內部人才培育費用 等)、內部上線流程及應用上符合需求;但是通常也都是這一段發生問題。所以,未來如果能對這部分多所著墨,中小企業在自由軟體的使用上才會有更高的意願。

從市場結構上來看,何晉滄副組長將已經使用資訊軟體的中小企業分為三塊:

  1. 使用 Dos 的 Dos-based 軟體市場:Dos 進入台灣市場已超過 30 年,目前台灣仍有 7~8 萬家企業用戶,此類用戶屬於資訊落後者。Dos 系統特色為產品穩定度高,且具備自行維護的優點,但缺點是應用軟體種類與數量急遽遞減,及經銷與服務體系殘缺不全。自由軟體如能推出總持有成本夠低的解決 方案,將有機會將 Dos 用戶跳過 Windows 直接轉為 Linux 用戶。
  2. 使用 Windows 的 Windows-based 軟體市場:Windows 作業系統進入台灣市場已超過 20 年,使用者遍佈企業界,開發與維護人才相對豐富,應用軟體種類與數量、經銷與服務體系也相對豐富及完整。這群用戶屬早期/晚期大眾,是用戶群中最大的一 塊。企業用戶在 Windows 佈局既深且廣,自由軟體必須有效降低其轉換成本 (Switch Cost) 才有機會取代勝出。
  3. 使用自由軟體的 Linux-based 軟體市場:自由軟體進入台灣市場時間僅 6 年左右,目前主要使用者為學校與研究機構,因此開發與維護人才、應用軟體種類與數量相對有限,經銷與服務體系也不夠完整。這一塊用戶則是屬於創新/早期採 用者,仰賴大型企業的採用來驅動自由軟體在市場的整體需求,故大型企業用戶是其邁向成熟期的主力。

何晉滄副組長對推廣自由軟體到中小企業提出幾項建議:

  1. 鼓勵 Linux-based 的軟體公司集中力量,開發中小企業使用量最大的「四合一」一般性應用軟體(即會計管理/人事管理軟體、進銷存管理軟體、客戶管理軟體、網站設計軟體)
  2. 對於目前仍使用 DOS 的中小企業而言,應降低 Linux-base 應用軟體總持有成本,並鼓勵資訊服務業者發展 Linux-base 的軟體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3. 至於目前在使用 Windows 的中小企業,則應將應用軟體總持有成本有效降低。

最後他舉了兩個自由軟體在中小企業應用的案例,分別是晟鑫科技與超網路科技。前者以 Linux 開發整套「自由軟體中小企業包」,提供中小企業電子郵件系統、企業網站應用服務、電子商務網站應用服務、專案管理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Linux 主機網頁管理系統。後者則是以 Linux 開發整套中小企業網路開店系統,提供中小企業電子商店,金流、物流、資訊流、網路行銷配套服務,並與中華電信合作提供 Web Hosting 服務,客戶只需具備一台個人電腦即可做資料上傳與下載。

◎ 開放源碼 CMS 技術評估

下午議程一開始則是由自由軟體鑄造場團隊的胡崇偉、駱仁山及歐陽銘康分享他們在技術上的經驗。胡崇偉談的是開放源碼 CMS(內容管理系統)技術評估,就 CMS 的重要性及其功能、選擇 CMS 的技術評估及 CMS 的最新發展趨勢。駱仁山則分享自由軟體鑄造場 Open-Foundry 網站中,建立專案與 Kwiki 的子系統資料相對應的整合經驗。而歐陽銘康則是講述「自由軟體流程管理系統發展與 PHP 系統在高可靠性環境的應用」,並以介紹一套俄國的 Workflow System 自由軟體 RUNA,用以解釋流程管理系統的架構,最後並總結自由軟體在流程管理技術的現況。

◎ 以創新技術服務企業

接著,加州大學爾灣校區的林桂傑教授則以“Serving Enterprise with Innovative Service Technologies”為題,從企業運算的定義,談到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服務導向的架構)是什麼。林桂傑以夢工廠動畫公司採用 HP基於 SOA 的解決方案,來簡化並加強其關鍵事業的營運為例,說明 SOA 是一種「讓不同的可自動、重複利用的元件,可以用標準化的介面軟體或服務來建立或管理 IT 架構」的方法,隨後又很快的介紹 Web2.0 的科技史。他表示 Web2.0 是慢慢演化,並非突然產生,它的進程是由最早的 web of connections 到 servers、data、sites、individual 到 services。而 Web2.0 的技術概念大致有三:web friendly(使介面更親善的技術,如 AJAX)、方便取用(彙整,如 RSS)、以及方便放出(貢獻你的 idea,如 WIKI、Podcast);對於 Web2.0 的文化,林桂傑則提出了 Web is “of the people(民有)”、“by the people(民治)”、“for the people(民享)”的看法,即 Web2.0 的 Web 是 user 擁有、user 製作及給 user看的,這也與「Web2.0是一種態度,而非一種技術──它是一種藉由眾人參與而建立的新服務」的說法相符合。

接著他從 Web2.0 談到 enterprise computing 2.0,他表示 enterprise computing 2.0 可以被定義為“serving users with rich enterprise technology”,即所謂的「服務科技化」,從前的 enterprise1.0 是為了公司做事情,但 enterprise2.0 則是為了客戶去作事情。最後,他並比較了 SOA 與 Web2.0 的異同及 Web2.0 在技術上的三個需求。

◎ 台灣 e-service 的機會

下午的「什麼是台灣 e-service 的機會?」座談會,與會者依題綱發表各自對 e-service 目前趨勢、商業模式、市場狀況、以及台灣有何機會與挑戰的意見。其中 IBM 台灣業務諮詢服務事業部劉鏡清副總經理提出一個有趣的看法。

他認為有三種可以從 IT 著手的創新機會,分別是:

  1. Business model 的創新(指透過 IT 去驅動 Business model 的改變);
  2. Quota 或 Service 的創新;
  3. Process 的創新。

他表示,IBM 在 2004 年 3 月作了一個對全球幾百家企業的調查,詢問 CEO 們認為前述三種創新中,何種創新能帶來最多利益?受訪的 CEO 們大部分認為是第二種 Quota 或 Service 的創新,能為他們帶來最大利益,這也意味著他們最願意花錢作此類的創新。

但隨後 IBM 從其中挑選 270 家公司作財務報表的分析時,意外發現,並非 Quota 或 Service 的創新為公司帶來最大利益,而是 Business model 的創新帶來最大利益。而這份調查中也詢問 CEO 如何才能改善公司營利?結果,97% 的 CEO 認為要做市場的快速回應,及產出新產品/新服務、84% 認為要產品差異化、而有 78% 則是認為流程的創新能改善公司營利。

從以上這些角度切入,他們發現可從三個角度來看企業的需求:

  1. 內部流程的優化;
  2. 與客戶的緊密度;
  3. innovation service & product.

對於內部流程的優化,也就是對於節省成本、縮短流程等方面,是台灣企業的強項,但對於與客戶的緊密度及 innovation service & product 方面,劉鏡清副總經理表示,台灣企業不太去做,這也是台灣產業的問題:大家都在節省成本,忽略了如何去提供價值。他認為台灣的 e-service 應去抓取創新的源頭,透過創新取得利益。

◎ 結語

最 後,主辦單位感謝大家的鼎力支持,活動當天雖然天公不作美,外頭寒風驟雨,不過依然不減大家對於自由軟體的熱情,當天吸引了約一百三十餘 位的來賓與會討論。期待本屆活動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提昇國內產業對於企業運算的開發與運用,進一步培育自由軟體的專業人才。接續這次的交流成果,自由 軟體鑄造場除了竭力在產官學界間扮演串聯的角色外,亦會投入更多的心力去累積相關的研究成果,同時並緊鑼密鼓展開年底國際型研討會的規劃,希望今年能延攬 更多元的國內外廠商與專家與會,促成國內與國際經驗交流接軌。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 第 74 期 自由軟體人才資料庫推廣活動

分類: 源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