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源碼基金會的下一階段

有鑒於連部分小型開放源碼專案都有了自己的基金會,例如素描與繪圖程式 Krita。Glyn Moody 認為或許開放源碼基金會已逐漸成熟,他建議現在或許正是時候成立一個保護傘基金會,用來協助分享最佳實踐、法律咨詢和其他資訊與支援。

Linux 基金會、Apache 基金會、Eclipse 基金會、Mozilla 基金會等高知名度的開放源碼基金會,一下子出現在許多媒體版面,它們代表了某種轉變,以更為正式的結構來協助運作自由軟體專案,在以一家公司作為主要焦點的商業途徑外,提出不同的可能。所帶來的優點還包括降低啟動新專案與募集資金支持開發工作的門檻。

當像 Krita 這樣相對小型的專案也走向成立基金會時,這表示開放源碼基金會如今已逐漸成熟,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像 "開放源碼基金會治理:誰握有權利?" 這類專門研究的出現可以證實上述說法。該研究試圖透過管理文件的分析,找出開放源碼基金會中誰握有權力。為了辨識出權力結構,該研究以人工神經網路分析 6 大開放源碼基金會 (Apache、Eclipse、GNOME、Plone、Python、SPI) 的章程。

這些相對深奧的分析之所以可以進行的此一事實,顯示了開放源碼基金會已經成熟到有足夠共同之處,而被視為具備一致性。

如此一來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可能性。如今我們有這麼多開放源碼基金會,或許值得考慮為所有基金會成立一個保護傘組織,或許叫做開源基金會基金會 (Open Source Foundation Foundation,OSFF)。問題來了,這個組織要做些什麼?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看看現有的開放源碼基金會如何描述各自目標,會很有幫助。正如預期,多數基金會的主要目標是推廣自身專案與相關計劃,對於想像中的 OSFF,則可以歸納成推廣以開放源碼基金會作為支持開源活動的形式。在實際應用上,可以轉換為建立最佳實務,以及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不同法律要求下,成立開放源碼基金會所需準備的資訊彙整。

對於 Krita 這樣較小型的專案,一旦決定建立基金會,便可運用該機構的知識。由於現有支援機制能協助他們安全通過法律要求,並最小化運用他人知識的成本,將鼓勵更多專案採取此一途徑。正由於分享已有解決方案,避免重新發明輪子,才讓開放源碼如此有效率地運作。

降低基金會成立門檻對開放源碼也是好事,因為 OSFF 成員越多,彼此間的連接也會更多,OSFF 會議將成為與其他開放源碼專案溝通非常有效的途徑。儘管這些溝通目前每天都以非正式方式在進行,一個更正式的環境或許有助更快速地解決問題。同樣的,這麼一來也有助推廣跨專案的合作。

更為緊密的合作可以讓開放源碼專案,在共同專注的重要議題上用同一個聲音發言。例如 SOPA 斷電日 (Blackout Day) 之所以能在去年 1 月 18 日成功上演,Mozilla 的參與是關鍵因素之一。想像如果 OSFF 加入其中的話,會是如何。

無論如何,成立 OSFF 主要的好處是更為一般性的,也就是透過擁有和私有軟體公司同等影響力的汎專案組織,提升開放源碼的能見度。當然我們已經有了開放源碼組織 (Open Source Initiative),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上述作用,但該組織是在整體上為開放源碼奮鬥,而 OSFF 則是現有基金會的正式代表,更緊密的關切他們特殊的需要。兩者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

過去 10 年內開放源碼基金會的興起,可說是各專案影響力不斷提升的明顯跡象。為這些基金會建立基金會,將是未來 10 年提升開放源碼到另一個層次的絕佳方式。



相關網址:

  1. 開放源碼基金會的下一階段
    https://www.h-online.com/open/features/Taking-open-source-foundations-to-the-next-level-1774395.html?page=2
  2. 開放源碼基金會治理:誰握有權利?
    https://timreview.ca/article/636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 第 213 期 簡論「轉授權/再授權」於公眾授權領域的效力與應用方式

分類: 自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