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  繁體中文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Previous Issue

Vaidhyanathan 新書《The Anarchist in the Library》

從嘻哈(hip-hop)音樂愛好者、Creative Commons 支持者,到學術 界最知名的智財權學者,Siva Vaidhyanathan 關於智財權及其在當 代文化所處地位的論述,緊密地和其個人信念與對流行文化及藝術的 喜好連接在一起。 這位與 Lessig、Eric Alterman 交好的學者,於今年五月出版新書 《The Anarchist in the Library》,延續其一貫關注的議題,撰述 無政府狀態(anarchy)與寡頭控制(oligarchy)間的數位鬥爭。

曾於衛斯理(Wesleyan University)及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任教,現為紐約大學文化與溝通副教授, Vaidhyanathan 也曾從事新聞記者,以及地方及全國政治運動的志工。 在相當多期刊如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MSNBC.COM、Salon.com、openDemocracy.net 和 The Nation 上都可見到 Vaidhyanathan 的文章。

38 歲的 Vaidhyanathan,以 2001 出版的著作《Copyrights and Copywrongs》引起關注。這是本以通俗方式講述著作權歷史的書籍, 論述數位科技使藝術家、圖書管理者、學者,循嶄新途徑推展及分析 文化,著作權卻阻礙了各種創新。

Vaidhyanathan 表示,他對一個讓創作者難以施展的法律系統,以及 過長而使得應當能自由使用的創作,只有繼續沉封下場的著作權期限 感到不滿。他認為「分享是參與文化的方式,突然間,法律卻要我們 反文明」。

他踏入著作權研究的原由並非法律,反而是對嘻哈音樂的喜愛。正逢 他進入研究所時,嘻哈音樂因為成名歌手透過著作法訴訟,剝奪了該 音樂領域中的許多創造性元素。Vaidhyanathan 回憶,當時他居然找 不到相關著作可讀,於是起了自己著書的念頭。

Vaidhyanathan 的論點是,著作權的設計是給予創作者持續創作的動 機,其保護是有限的。《Copyrights and Copywrongs》描述了進入 數位時代後,著作權如何擴張而成為獨佔、檢察機制,甚至是種族壓 迫的工具。

在新書《The Anarchist in the Library》中,Vaidhyanathan 企圖 描述無政府狀態與寡頭控制之間的技術鬥爭,在其中,自由和代表控 制及所有權的力量,在檔案分享、數位電視、恐怖主義、圖書館、及 學術等領域相互對抗。嚮往自由文化的一方,與希望從文化中獲利的 一方相抗衡。

Vaidhyanathan 的研究方向因 911 事件而有所改變。他表示不會再 寫這方面的議題,他要重新思考過去的想法。他對於限制圖書館的網 際網路存取以及強加密技術等要求表示憂心。他表示已準備好從智財 權研究轉向政治、文化及控制議題,並預計在 2008 年出版下一本著 作,內容將會是選舉的技術文化史。

相關網址:
1.著作權爭戰中,與無政府主義者同在的學者
2.關於 The Anarchist in the Library 的常見問題




OSSF Newsletter : 第 23 期 ICOS 2004 開放源碼國際研討會

Category: FOS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