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English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電子報總覽

要創作還是操作?

不久前,在某知名科技網路媒體上曾出現一篇讀者投書,大意是自由軟體用在學校教學將是災難大於實際。一時之間引起了相當激烈的討論,檢視各方的論點,其實都有其道理,不過站在學習的角度,我個人有一些和作者不同的想法。

作者在文中舉了一個例,就是學生想要在作品中加入一朵小花或閃電,使用 Ulead PhotoImpact 的百寶箱,只要一個簡單的拖拉動作就完成了,而他所知的自由軟體中,卻無一能如此快速完成者。如果從結果來看,或許在沒有百寶箱之類的範本圖庫,學生要加入這樣的東西勢必要經過冗長的創作和製作過程,但是百寶箱這樣的東西卻也是抹煞創作能力的元凶。因為在加入閃電效果的一剎那,學生已經不會去思考閃電該用什麼樣的繪圖和影像原理去製作了!長久下來的結果,只要想做的效果超出百寶箱(或範本)的範圍,學生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當然,目前國中小的教學環境中,資訊教育要教的東西很多(如果要完整教完九年一貫綱要所規定的內容),可用的教學時數卻嚴重不足(通常一週只有兩堂課),加上老師必須應付與升學有關的五大領域課程,資訊教育的備課時間,不用想也知道根本不夠。在大而不當的資訊教育理念和現實因素的限制下,選用一個能快速完成作品,以便能對家長有交代的軟體,就成為不得不然的結果。若依此而論,該文作者的論點並不能算錯。

可是,這樣的結果就只能培育出電腦應用軟體的操作員,不是一個能利用電腦應用軟體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的現代公民,畢竟生活中的千變萬化,絕不是制式的操作訓練所能解決的。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會使用文書處理軟體,也能夠把文件的外觀編製得很美,但不代表這份文件的內容具有嚴謹的邏輯、容易閱讀的根本條件。文書處理軟體絕對可以提高處理文字和文件的效率,但也一定不會讓我們的作文能力變好!同樣的,很多人都會使用影像處理軟體(不管是 GIMP 或 Photoshop 都可以啦!),但是卻沒辦法創作一張具有水準的數位影像作品,即使只是最基本的光影、色階修改或合成,成品也很難讓人說出「好看」的字眼。

所以,如果我們期望的只是一個操作員,現行學校教育在實務的限制下,已經和坊間的訓練差不多,用來培養遠超過商業環境所需要的「電腦操作工人」,絕對綽綽有餘。但是,如果我們希望培育出真正能在數位內容方面創新的大師,那麼侷限在「百寶箱」的思維絕對是沒辦法的。要是台灣在數位內容的領域沒有能創作的人才,別說數位內容產業無法發展,連應用軟體內的「百寶箱」都做不出來!

我向來主張資訊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軟體操作和所想解決的特定應用領域之基礎知識和訓練。因為每套應用軟體都是針對某個特定問題或領域所設計出來的,因此學習使用這個軟體時二者都不可缺,這種情形在數位影像處理這個非傳統領域上最為明顯。根據我的觀察,很多人以為數位影像的課程不再需要傳統的美術訓練,事實上正好相反,受過傳統美術訓練的學生,所做出來的數位影像作品,往往遠優於未受訓練者。

至於軟體選擇方面,在我多年開發教材的經驗中,只要是同類型的軟體,所需要的基礎知識都一樣。例如文書處理軟體,不外乎要就是處理文字的大小、字距、行距、段落間距、天地左右(邊界)要留多少、是否要加頁碼、表格、圖表、圖片......等,軟體之間的真正差別,大多是操作邏輯、功能簡繁(視開發者的目標而異)和介面設計容不容易使用而已。這些功能上的操作都是固定的,很容易就能學的會,但是很抱歉,學好操作對創作內容只有必要性卻沒有關鍵性的意義。目前令人擔憂的是,不論學校或坊間的電腦教學,著重的都是軟體操作技巧,對於特定領域的基礎知識和訓練,則付之闕如。

創作,是沒有固定模式可加以遵循的。把基礎知識學紮實一點,是創作唯一能系統學習的入門功夫,只要這入門功夫學的好,不論採用的是商用軟體還是自由軟體,都能做出具有一定水準的作品(要創作,還需要經驗和體驗,這是無法透過制式教育來學習的);如果對基礎知識一知半解,別說想成為大師,連做個像樣的作品都有問題。

既然選擇哪一個軟體都不是創作的關鍵,那麼具有完全使用自由的自由軟體,為何要被摒棄在外呢?

關於作者:曾開發多本資訊教材和數位內容,並擔任相關顧問工作,個人部落格:人間研究所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 第 107 期 從 MovableType 到 Blogger

分類: 自由專欄